3年,组织各类领读者培训94场,培训各类领读者7481名,选拔认证 1692人。

领读者计划是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重点品牌活动之一,12月8日,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的最后一场,正是2018年度合作机构领导者培训,关于阅读推广人的那些事儿、关于阅读空间的那些事儿,关于阅读的那些事儿,阅读推广人、出版人等有话要说。

//

关于阅读推广人那些事

//

阅读推广人有取之不尽的资源

刘颖(北京阅读季总策划人、北京大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北京阅读季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构建了六位一体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专家团队+内容团队+活动平台团队+领读者培训团队+媒体团队,还有来自16+1区的政府力量,是最为坚实的支撑平台。

在北京阅读季平台的推动之下,阅读这面大旗团结了各种各样的文创、教育等等社会力量。做博物馆教育的进入到北京阅读季平台当中,做养老服务的银铃书院也进入到北京阅读季平台中来。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让我们的群众受益,同时社会力量也要活下去。

作为阅读推广人来说有时候并不是特别关心新书,只要中国图书出版的存量足够,阅读推广人就有取之不尽的资源。社会力量需要的是商业模式,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路径是什么?绝对不是完全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当然比较适合NGO组织,比较适合事业单位,但并不完全适合社会力量。社会力量可以做一部分政府的公益事业,但毕竟还是要靠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进行生存。比如我们谈到的产品、课程、定制的礼物,收费的体验活动,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读书不能只是在读字

李琛(宸冰阅读文化传媒创始人)

现在能够看到一个非常好的趋势,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宸冰阅读从开始做到现在才四年时间,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一件事情,我们首先是一家内容输出的制作机构,一直在输出音频产品、视频产品,也有线下书店,有大型活动。

“打败孤独,提升情感,塑造人格,成就他人”,这是在整个推广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取向,看上去非常具体,就是越具体才越能触动到人。所以我们坚持做人文历史,在我看来今天有很多的书,每种书都有它的价值,每种文字有它的影响力,但今天我们缺的是人文情怀,缺的是人文基本素质。

我总在想阅读是什么?是一个阅读主体用自己的心灵、视觉、听觉、触觉所有的一切,全面感知这个世界和他人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加上客观思考和知行合一,这是我作为一个阅读推广人,要求我的读者、听众要做到的。否则你看一本书只是在识字,否则你的生命是没有办法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影响和滋养。

阅读推广人是奉献型浓厚的群体

毕冬(后浪营销部副总监):

浪花多多是后浪旗下的童书品牌,被很多读者亲切地称为童书中的艺术家,目前耳熟能详的有《不可思议的朋友》《儿童文学艺术大书》等等。

阅读推广人在我们看来是奉献型的具有很浓厚的个人理想与情怀的群体。我们做了一些公益活动,在学校里的故事会、课堂活动,线下的各种活动还有线上的直播分享,都是阅读推广人踊跃参与的。

阅读推广人对我们来说感觉非常有价值,之前我们做了一场还算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遇见不可思议的朋友》讲自闭症题材的书,活动在今年4月2号举办,在网上有一百多万的转发流量,全国各地有四百多位志愿者踊跃参与,其中非常多的人正是阅读推广人。当时办了80多场线上线下的公益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直播、读书会,还有手工活动、慈善晚会等等,在当时产生了不错的影响力。

//

关于阅读空间那些事儿

//

空间内容能多元就多元

赵杰(全民畅读创始人):

我们对来店用户抓取的数据表明,女士占60%,还有一部分男士大多是跟着女士来的,所以女士是我们空间主要的消费群体,她们年龄在25岁—40岁。

怎么把消费者留住?

第一,空间设计很重要,运营思维和设计思维的充分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空间的运营。简单说如何让大家来了,还要为他们服务得好,我们先去识别,洞察、交互、触达,让用户获取满意的服务。

第三,空间内容,能多元化就多元化,能跨界就跨界,这是我们的宗旨。内容方面,已和一些出版社合作进行图书内容的开发,还有一些产品, 这是将来要深度做的事情。空间设计上每天绞尽脑汁跟设计团队探讨,对动线、停留设计、书架设计、智能黑科技整合到一起,这是很关键的。书架设计是我现在遇到特别大的问题,国内的家具供应商很难按你的需求去做,要不然成本特别高,这块也在想办法解决。

我们尝试把艺术作为核心的阅读主题

谢玲玲 (言几又品牌总监):

言几又的品牌,从四个“力”来分析,就是一句话“不止是书店的想象力”。

第一,书店力。以书籍为核心,重构书店的编辑和陈列模式,创造提供阅读主题的方案,这个是言几又一直以来提出并且不断加强的事情。今年在广州开出来第一家旗舰店,也是这个门店第一次尝试把艺术作为核心的阅读主题。

第二,设计力。言几又品牌源自“设”字,我们一直倡导用先锋的设计精神以及更多的美学设计来改变书店的氛围。长期以来大家对于书店跟图书馆不太能区分,现在的书店已经不仅仅是书店,设计已成为我们很重要的品牌支撑力。

第三,场景的营造力。除了把书籍的氛围、门店的设计凸现,运用更多的创意语言搭建场景空间,也是我们一直不断去发掘和摸索的。言几又倡导的书籍阅读是一个部分,整个生活都是可以阅读的,包括你喝一杯咖啡,我们在门店会有不同的设计。不同书籍的推荐,会搭配到产品,比如旅行书籍搭配旅行类的产品。

第四,生活方式体验力。我们讲的不仅仅是书籍,而是整个生活方式,融合多种内容,向消费者推荐、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

让更多的人喜欢角楼走进角楼

左堃(角楼图书馆馆长):

目前为止,东城区角楼图书馆已成为彰显北京特色,集阅读服务、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角楼图书馆并不大,建筑面积1160平米,前期的运营理念采用新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把活动全部外包给公司。我们跟公司共同打造立体阅读,包括阅读指导、图书共享、图书交流、新媒体运营、演讲、诵读等等一系列综合在一起,打造整体的立体阅读,让读者走进角楼图书馆从方方面面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针对的人群文化爱好者、阅读爱好者、周边居民,离周边居民比较近,居民随时可以来,我们做活动各方面做得好,不愁没有人来。

到过角楼的人都说,角楼图书馆是最温暖的图书馆,如今在由建筑环境和人共构的文化磁场中散发出来的人文之光、人性之善、人性之美触动每个人,相信随着更多时代烙印的植入,它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付帅 (北京外研书店副总经理):

外研书店是外研社旗下的书店,是集图书、咖啡、艺术、文创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每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150场,算上店内做的亲子阅读,一年做500场活动。做了这么多年活动有三点感觉:

第一,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我们两个店,一个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近,偏硬学术,思想论坛一定在那个店。一个在东升科技园,这里都是年轻人,喜欢轻松的活动。

第二,从我自己来说,书店是一个平台,一旦成为公共文化空间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就要多去跟大家合作,给大家搭台,让大家唱戏。

第三,大家多读书,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和视野,这样才能发现一些文化热点和事件。

西城特色空间有自己的建设路径和模式

郭斌(西城区图书馆管理协会会长):

西城区的特色空间,有自己的建设路径和模式。

第一种模式公办民营,引凤筑巢。拿出政府的空间来做这个事,像北京市比较著名的西四的砖读空间、白云驿站,都是政府出资源来建立的空间。砖读空间原来是文物的保护单位,现在砖读空间结合三位一体,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位一体。

第二种模式,民办公助。在什刹海地区的皮影书香酒店,来北京的游客很多慕名来点这家酒店。酒店的主题是皮影,游客在这里可以进行皮影的操作。

第三,多方共建。共青团是一方,妇联是一方,街道居委会是一方,多方共建。我们这种多方共建在西城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书香驿站在陶然亭又建立了一个驿站,已成为社区老百姓的第二个家。

西城特色阅读空间的建设上还有几个方面的做法:比如强化法制意识,形成合理规范的体制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搭建沟通参与平台。为了更好促进书香西城特色空间的建设,特色阅读空间的顺利发展,成立了西城区阅读推广+联盟,加强政府的监管,规范和完善阅读空间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

关于阅读的那些事儿

//

书里面蕴含无穷无尽的宝藏

宋秀平(郎园企宣负责人):

书可以结合很多文化、演出、展览等等,进行延伸和挖掘。内容永远是不过时的,书里面蕴含的东西是我们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围绕这些宝藏来不断发掘这些书的价值。

至于多元的尝试,郎园的良阅·城市书房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力量,线上有各种各样的社群,可以建书单,可以有针对少儿的“趣童年”板块,还可以征集大家写作稿件,包括朗读者线上请大家接龙读一本书等等,而线下也可以有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来完善。

借用一句话“当你人生中有很多纠结事情的时候,归根到底原因在于你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希望大家能够在推广全民阅读的这条路上能够遇到更好的自己。

把喜欢的作品大声朗读出来就是自信

崔岱远(作家、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

“阅”和“读”这两个字可以拆开,阅是什么?一个人不出声看一本书,比如翻阅、审阅、览阅、校阅。阅有很多种状态,比如我在做编辑的时候,这本书我看下来可以把所有的毛病都挑出来,但是看完问我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我不知道。

我再来分享读。大家在上小学的时候都是读书的,小孩拿书念,老师说别出声一定学会默读,这是成熟的表现,于是把嘴闭上了,学会了默读,得到了表扬,一辈子再不会读了。

但读又分成三种方式。第一种像现在我站在这儿,你们底下那么多人,大部分人拿着本书学某著名播音员读,学的也未必像,但这是读。其实读还有第二种方式,日常当中人和人的对话,我有一本书要念给您,您有什么感受,这两种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只见一对一的读、一对多的读,还有一种读是一对零的读,自己一个人比如在夜晚窃窃私语,还有北京广播电台或者中央广播电台以后的读基本是这个状态。

当然,还有读书会,就是大伙儿一块儿把书读出来。什么是文化自信?把你喜欢的作品大声朗读出来就是自信,大庭广众把你喜欢的作品读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心情舒畅。

让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刘海晶(联合扉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行者无疆,阅读+流动书房创办之时,目标是使流动书房无时不在,读者无论走到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发现流动书房,随时随地去阅读,享受阳光,享受清风,手握一杯暖饮。

流动书房目前采取书+展+X的形式,融合公共阅读设施、阅读活动以及阅读服务三方面的功能,在这点来说,流动书车具备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的可能性。

2017年开始成为北京阅读季的合作机构,开始系统有计划去举办流动书展,根据2018年的记录来看,走过北京16个区县,举办92场流动书展,21场巡讲活动。北京地区基本我们已经都走遍了,包括一些远郊县也去过。我们跟一些资深的金牌阅读推广人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服务的场所已经达到10余种,包括学校、部队、公园、社区、图书馆以及文化场所等等。